当前位置:首页 > CFO风采 > CFO观点
李飞龙 中海油服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

中海油服CFO李飞龙:为天地立心 铸油服传奇

来源:本站  浏览量:11511次

中海油服CFO李飞龙:为天地立心 铸油服传奇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这首歌曲已成为歌颂石油工人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激励着一代代石油人,不断投身祖国石油工业建设。本次中国CFO研究院采访的对象——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CFO李飞龙李总,就是一位在石油行业辛勤耕耘三十年的财务领袖。

妙手推财务 铁肩自担当

十年磨一剑,能够在一个企业待十年已经不易了,而能够三十年如一日的在一个企业工作的人则愈发让我们由衷佩服。从1986年进入海油至今,李飞龙李总已经在石油行业整整工作了31年。当被问起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他把最宝贵的年华都奉献在这里时,李总表示,海油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的一个行业。中国海油从1982年成立至今,整整经历了35年。从最开始的对外合作,到自营勘探再到中海油2001年重组上市,在当时行业正好是上升期,公司也刚刚改革。李总同海油事业以及与公司及行业高层的关系都很熟悉,相处的也很融洽。

此外,那时候海油各级领导们都有着一种情怀,心里都有一个宏伟的目标,要把中国海油做成具有中国特点的国际化公司,于是在不断吸收西方优点的同时,还要兼顾中国特色的东西融入里面并发挥它的效益。那时候的李飞龙李总感觉到,能有这么好的平台和这么优秀的领导,是一个难得的施展平台。他说,那个时候不断有人请他去其他地方做CFO,甚至能给予包括期权等等优厚的待遇,但他从未动摇过在海油奋斗的决心,因为很庆幸赶上了这么一个理想的平台。

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企业和政府在招商引资、与国外公司合作方面,还有很多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所以,我国为海上石油合作制定了一个条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六条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面负责。该《条例》也是我国唯一为某一个公司制定的条例。同时,为了成立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国家还专门成立了海洋石油税务局。可以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海洋石油行业是改革开放的特行。

其实,李飞龙李总之所以能够在海油三十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宏观经济的喜爱。这种对趋势的把握,也让他能够以更加宏观的视角看海油的发展。李总说:“在企业工作了几年后慢慢发现,企业光讲大势是不行的,还要落到具体的事情上面。随后,我就从计划部门到了审计部门。这种转行也为后面的事业生涯带来了变化,”他告诉笔者,在中国海油分拆的上游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上市在美国路演时,他问当时带队的卫留成总经理,未来五到十年,海油用市值来算时,能不能做到500亿美金。因为在19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初那个阶段,中国还是在仰望境外的石油公司的。卫总当时对李飞龙李总说,不用十年就能达到500亿美金。果不其然,在2007-2008年期间,中海油的市值最高时达到了1 000亿美金。


2005年也是中国海油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中海油提出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 Corporation)石油公司,轰动全世界。这也是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但美国的政治环境为交易增加了不确定性,从而使中海油难以对成功机率作出准确评估。同时,中海油不能用股东的钱去冒巨大的政治风险。这场持续40 天的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大戏早已落幕,但对中海油来说, 这并不是一个失败,而对于计划展开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来说,更是上了关于国际化的生动一课,中国海油的名声也因此大振。访谈中,在谈到海油很多领导对国家富有的使命和情怀时,李总说:“我们这代人确实有这种情怀。过去做成一件事,我们庆祝时,总会激情高昂、豪情万丈地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内心那种成就感和使命感使人充满力量。”

能够在外部大环境下,顺势围绕企业把金融工具与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在一起,这无疑是CFO在价值创造方面为企业做出的最大贡献。李飞龙李总正是这样一位CFO。

2010年底,李飞龙从中海油财务管理部总监职务调到了中国海油的另外一个上市子公司中海油服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他说:“我很感谢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组织实施了好几个成功的金融运作。我跟下面计划资金部的人说,我们应该好好总结一下这么多年在这方面的得与失。”实际上,中海油服资金的管理和运作上是非常有成效的。他说:“中海油服利用了2009年一个低成本美元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的环境,为之前的一个海外收购做了一个成功的债务置换。我到任后,利用现金流改善的情况下获得国际评级比较好的时机,2012年成功地择机发行了10亿美元债券,并创造了当年中国企业境外发行公司债券最低的纪录。2014年又利用了在资本市场比较好的时期,进行了一轮很成功的配售增发。2016年又发行了100亿人民币的中期票据来替换部分美元债务。我们充分利用了汇率变化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用了大量的美元,而美元开始升值,我们就转向人民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李飞龙李总从2012年起曾连续三年被国际知名杂志《机构投资者》评为亚洲最佳CFO油气行业第一名。

站在行业高度看市场

从2014年下半年起,石油行业进入断崖式的下跌期,到目前行业经营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油服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同时,行业也面临一个大问题。能不能熬过寒冬期,开创新的天地,实际上对中海油服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其实,这是全球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公司。这需要企业管理层有卓远的眼光、配套的机制以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才可能立足不败之地。李总告诉笔者:“其实,国际上经过经济周期的公司比没有经过周期的中国公司更有危机意识。油价是2014年11月份第四季度开始断崖式下跌。在当时,全球油气行业还比较热,甚至还有人说石油会短缺的情况下,有远见的企业就开始处理非核心资产了,这就体现了他们预见性和经验。”

在以往,油服行业跌到一定程度,产能就会有所收缩,这是过去石油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但是这轮下跌与以往不同。李总认为,对油服行业而言,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性更强。中海油服要提高海外的收入,就需要完全依靠市场竞争。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适应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这是当下油服需要面临的问题。

在谈到本次经济周期和以往周期的不同体现时,李总表示,第一,能源需求与增长率双降,过去十年、二十年世界能源增长特别快,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从高速调整到中高速,并向低能耗的产业结构调整,部份产能过剩;第二,美国技术突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美国石油的进口,减少了美国对外石油的依赖程度,整个全球的油气供给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欧佩克国家对油价的影响力没那么大。上一轮的高油价也促使了大量的节能新技术的产生。第三,环保的呼声将催生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的使用。大家更加喜欢用天然气,这也将对油田服务行业产生新的影响。

在谈到国企改革这个问题时,李总认为:“老一代人受过去的教育影响比较深,总会以一种情怀让他们满怀激情。但是现在年轻的一代不完全一样,他们思考问题的起点、高点、终点可能都不一样。我们企业也要顺势而为,创造一种环境,建立一种体制机制,能够激发年轻人的积极性。我们不能用我们能接受的机制去要求下一代去接受。我觉得这是我们有责任去做的事。”


就是这样一个行业的专家,曾在2007年到2010年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基金会聘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从2010年至2016年被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聘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委员。

坚守铸就“大工匠”

自1986年加入中国海油,李总始终伴随着企业一同成长。他经历了从企业的低谷期到高速发展,再到近几年石油行业的下滑导致石油企业经营也随着油气行业的不景气而受到严重影响时期。对他而言,职业生涯的大半辈子已经奉献给了这个行业。

李总说:“我随着行业起伏,个人职业生涯的部分也是人生的一个部分,逐浪赶高峰和扎根在一个企业几十年相比较,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李总有机会经常与不同行业的人去沟通,而他也很谦虚地去跟年轻人学习交流。他表示,这一过程也更容易发现自己思维的僵化。而这种跨界思维的碰撞正好可以解决自己部分僵化思维。

笔者了解到,李总这种坚韧的、富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精神,其实来源于他的家庭和所处的环境。在他的家族中,无论个人处在多大的平台、居于什么环境,大家所体现出的都是那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李总表示:“我的父辈们在混乱的环境中愿意做事、愿意接受挑战,他们不会为小利而动,多做实事,这也是我接受的正面影响。”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从李总的叙述中,笔者重温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历程,仿佛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立之初。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李总他们身上的这种坚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年轻人去思考和学习。而这又一次印证了中国CFO研究院访谈录的使命——通过介绍CFO在企业和财务管理及育人和为人等方面的丰富经验,给予各阶段会计人才和对财务管理有兴趣的学习者以启发与借鉴。

“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是中国石油人那种具有韧劲的“大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笔者衷心希望,在油服行业依旧不景气的今天,中海油服在李飞龙李总这样有担当、有情怀、有使命的管理层带领下,有资本、有能力、有信心,能够为企业的转型、为海油行业的国际化、为中国能源事业的进步,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分享
个人照片Personal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