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动态
乐信集团CFO曾岩:深谙平衡之道的“非标准CFO”

来源:本站  浏览量:6854次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广博的学识、难以复刻的人生经验,加上“吾日三省吾身”的质疑精神,最终内化为曾岩独特的人生智慧与处世态度,于数十年的职业历练中,他亦铸就了一身的睿智、缜密与通达。


    曾岩辉煌的履历与成就让很多“圈内人”都早有耳闻:他历任通用电气、微软、文思信息等全球知名企业高管职位;他将启明星辰引入A股市场上市,完成国内红筹回归的首个成功案例,并首创了海外红筹公司回归A股的股权,期权等操作范例;2017年底,他带领乐信集团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创造了中概股互金最短上市时间记录,并成为当年上市的中概股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

1.jpg

  

    亮眼的成绩让他“自带光环”,也带给他更多的选择机会。然而,在形形色色的诱人选择面前,他始终坚守己心,以平衡之道遵从着自己独到的判断与追求。


CFO养成,精英人才都能“自生长”

   CFO是什么?如何定位CFO的能力与责任?尽管这个“舶来词”已在中国广泛使用,但对其内涵与权责界限而言,每个人、每个企业对此都有着不同的定位与理解。曾岩认为,在西方企业中,CFO是CEO最重要的支持力量,CFO一定是最核心的几名决策者之一,优秀的CFO有成长为CEO的最好条件;而中国企业设有CFO 的时间并不长,CFO往往是跟随老板的决策做事的管理者,很少有机会和能力参与到决策中去。其实,国内企业对于数据、战略、决策之间的割裂由来已久,这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方文化的影响所在。


    在他看来,国内CFO的成长路径有三种方式:一是投行出身,这类CFO在中国企业中占有很大比例,因为投行人士最熟悉企业上市过程和规则,所以他们进入企业的核心作用就是解决企业最直接的问题——上市;二是审计出身,在会计规范化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面临很大的障碍,因此往往会从审计公司寻找专业的会计人才,解决企业在财务合规方面的问题;三是企业内部出身,这类CFO多年扎根于企业中,对企业的财务运转规律、团队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非常熟悉与契合。


    尽管企业中所谓的CFO不断涌现,但曾岩认为真正合格且优秀的CFO是很难从创业企业内生的,这取决于国内外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差距,也取决于精英们“自生长”的成长模式。以曾岩自身为例,他是一名在工程师家庭熏陶出来的标准的工科生。在他职业转型的道路上,GE是他迈入财务管理的第一步,他对GE的培养机制也记忆犹新。


2.jpg




    GE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是全面的,一方面GE有着完整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GE在人才培养的费用上投入很大。如在2006年时,GE医疗在中国的财务管理项目(FMP)会从定点的几所高校中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当时他们每年的薪资才1万美元左右,而GE每年花在这些新员工身上的培养费就达到5万美元,很少有企业能达到如此投入。


    此外,GE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十分特别。曾岩说:“GE的培养模式给了我很大的成长空间。在我的眼里,GE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水立方模式’。水立方从外形上看很方正、很规矩,也非常漂亮,但内部有很多数量一定、大小不同的‘气泡’。在GE这个大‘水立方’中,每个员工都像其中的‘气泡’一样,有着各自的边界。在这里,每个人的生长能力和速度都不同。有能力的人会迅速挤占空间、主动弥合边界之间的缝隙,不断地扩张为更大的‘气泡’。而一旦这些‘气泡’变得足够大,就会被拿走,放入更大的‘水立方’中继续生长;空留出来的位置上又会加入新的‘气泡’,继续进行下一轮角逐。”


    曾岩认为,通过这种“挤占”的模式,会让GE内部那些职责不清的地方迅速形成新的平衡,而在新的平衡中,成长最快的人才又将脱颖而出。GE就是通过这种模式不停地选拔、更新人才。而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身上往往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其能力是不设限的。即使进入到别的企业后,他们主动弥合企业缝隙的能力也远远大于其他人。这种模式也给了企业源源不断的活力。


保持低调,做“非标准CFO”

    在曾岩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保持着低调做人、做事的原则。他说:“高调或许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很多收益,但这种状态对我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作为一名工程专业的工科生,他的父母都是工程师,就连毕业论文都是实实在在地设计一个工厂,搭建完成,并使它正常运转起来。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学财务,即使在今天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仍以“非标准”的CFO自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就力争上游、不愿服输的他,在“标准”与“不标准”的选择上,曾岩还曾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难以抉择的纠结历程。当他仍在纠结于太多的专业性技能,纠结于自己是否应该去报考CPA的时候, GE的一位全球高管(曾是他的导师)告诉他“专业跟管理专业是两回事,专业的事情可以交给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人去做。”曾岩豁然开朗,专业技术或“标准”并不是评价一位CFO能力的最核心的准则,CFO要做好一名教练的角色。


3.jpg


    谈及“圈内人”津津乐道的启明星辰红筹回归的案例时,他说,后来人在看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时,往往带着光环;而当事人身在其中,并不会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厉害的事,认为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要解决某个问题,即使其过程是很艰辛的。在他看来,“一天到晚都觉得自己在干一件伟大的事的人,基本都在失败的边缘。反而是一直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难的事情的人,往往在伟大的边缘。”


    时至今日,曾岩历任诸多知名企业的财务高管。在每个企业中,他都能迅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给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成绩,给他自己添加了一个个光环,也带给他更多的择业诱惑与机会。然而,在形形色色的选择面前,他却显示出难得的低调与谨慎。在他看来,企业当中的CFO,其个人的价值和精力就是最大的投资,所以选择对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做决定之前,他往往会与企业所有的合伙人和高管都见见面,彼此熟悉了解;先了解并选择合适的人,再决定自己是否要加入这个企业。


    曾岩说:“很多成功都有着很大的偶然性。而CFO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件事做成能带来多大收益,能赚多少钱,而是想到将自己作为最大的投资投入到一个企业中去,和对的人做对的事。而结果的事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重要的是全力以赴、无愧于心。”



学会留白,平衡的意义在于消减焦虑

    多年管理,运筹帷幄,他始终有一股拼博的企业家精神。但同时,他又是一个特别懂得平衡之道的人,一直奋斗着但不强求。曾岩是很喜欢研读历史的人,他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在他看来,许多历史事件即使饱受后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历史事件已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管理企业也是一样,每个企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必须达到一个平衡状态,CFO才能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曾岩说:“我们要在增量上去化解问题,而不是在存量上纠结。其实解决问题的本质就是把更多的选择呈现给大家,进而找到一条可走的路;而在增量上,才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中国有大量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是其内在短板也是存在的。这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盯着这些短板去看问题,还是应该奉行‘长板理论,在企业规模、内部能力发展和管理模式逐步成型的过程中,伺机补强短板。”


    工作之余,曾岩更希望将空余的时间留给自己,多看看书,多走出去,看看历史上知名地点的风土人情,或感受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惊涛往事,或跟当地人聊天消遣,都有着特殊的情调与魅力。除了读书、旅行,他还是一位体育达人,每周都会和朋友一起相约打打网球,享受着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乐趣。在他看来,对于生活的关注并不仅仅是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问题,对于企业的高管来说,需要更好地平衡自己的焦虑与心态。



4.jpg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浮躁与焦虑感,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尤为突出,他说:“站在中国民营企业以及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进行弥补。”所以,有时候高管们在进行团队管理时,大家会一起读书分享、参加集体活动等,这些都在平衡,主动地去消减焦虑,而不是增长焦虑。在他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海无涯,其乐自知。多年来,即使再忙,他也会时时抽出时间看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在他看来,研究宇宙能增强我们在空间上的视野,研究历史能增强我们在时间上的视野。而经过视野拓展之后,己身也就能更加平和、稳定,进而在企业管理中也能帮助别人消减他们的困惑与焦虑。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曾岩始终聆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守着自己的热爱与原则。论精益求精,他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与拼搏;谈平衡之道,他亦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慷慨与洒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择其所求,爱之,乐之。正是怀揣着这样的理念与智慧,曾岩披荆斩棘,一路前行。相信在未来,他亦将秉承本心,用多年历练升华的管理经验与超强实力,与企业一同铸就新的辉煌。




分享